1、在电力系统中,分频谐振、高频谐振和基频谐振是与系统中导线对地的分布电容与电压互感器并联运行的综合电感相关的一种现象。这些谐振的发生与导线对地电容的大小及与电压互感器并联运行的综合电感的感抗值有关。当导线对地电容与电压互感器并联运行的综合电感之比值较小,发生的谐振称为分频谐振。
2、简要的回答是:低于工频频率的振荡。通常我们定义谐波的次数是以工频为基数的。如偶次谐波是工频的二倍,三次谐波频率是工频的三倍。。分频谐振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是很复杂的问题,人们还在研究和认识过程中。如限制故障电流、大幅度快速调节传输功率等就是些典型诱因。这些是电力系统的大难题。
3、谐振分基波谐振、高频谐振和分频谐振三种,谐振一般由接地和激发产生,根据运行经验,当向仅带有电压互感器的空母线突然充电时易产生基波谐振;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易产生分频谐振,特别是单相接地突然消失(如拉路)时易激发谐振。
电力系统出现铁磁谐振时,将出现超出额定电压几倍至几十倍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导致瓷绝缘放电,绝缘子、套管等的铁件出现电晕,电磁式电压 互感器一次熔断器熔断,严重时将损坏设备。
①串联或并联谐振会产生高于电源数倍的电压,施加在回路中的电容器、互感器、断路器等设备上,引起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在熔断器未及时熔断的情况下会引起电压互感器喷油、绕组烧毁甚至爆炸。②谐振引起的过电压,还可以导致氧化锌避雷器的损坏。
此时,表面现象包括:三只相电压表中的两相指示数升高,一相降低,线电压基本不变;谐振时,过电流很大,电压互感器有响声;过电压一般不超过2倍的相电压;基频谐振与系统单相接地时的现象很相似(假接地现象);往往导致设备绝缘击穿、避雷器损坏、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的熔丝被熔断。
铁磁谐振引起的谐振过电压和过电流会引起变压器或互感器的温度升高和绝缘损坏,并对系统内的其他电力设备造成一定的冲击,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成为基频谐振。其表面现象如下:1)三具相电压表中二相指示数升高、一相降低,线电压基本不变。2)谐振时,过电流很大,电压互感器有响声。3)过电压倍数一般不超过2倍的相电压。4)基频谐振和系统单相接地时的现象相似(假接地现象)5)往往导致设备绝缘击穿、避雷器损坏、互感器熔丝熔断等。
消弧消谐:电力系统常见消谐方案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零序电容过大,使单相接地电流增加,容易引发弧光接地,引起过电压,威胁系统安全。当接地电流超过10A时,需安装消弧线圈以补偿接地电流。不接地系统中,当相对地存在非线性感性负载时,可能引发零序电容与感抗的谐振,导致很高的对地过电压。
1、系统产生铁磁谐振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在中压电力系统采用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方式;(2)系统中存在中性点接地、电磁式电压互感器;(3)母线及其出线有一定的对地电容值。铁磁谐振的发生频率很高,一般铁磁谐振的发生需要激发的原因有关的倒闸操作、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或单相断线故障等。
2、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非线性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组成振荡回路。
3、维持铁磁谐振所需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周期性的,需要工频电源提供能量,使其转化为其他谐振频率的能量。例如,谐振频率为工频的1/1/3等倍频。铁磁谐振对PT的潜在损害主要体现在参数匹配、非线性效应和激发条件,如PT的突然合闸、单相接地消失或系统过电压等。
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收到的电磁波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 电谐振现象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
电谐振现象全称电磁谐振现象,通常发生在同时含有电感原件和电容元件的二阶或多阶电路中,一般分为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两种。
电谐振指电感与电容感抗、容抗相等时,电感或电容的电压(电流)超过电源供给的电压(电流)现象。铁磁谐振指电压互感器过电压造成铁芯饱和,励磁抗与线路电容出现谐振。
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对于包含电容和电感及电阻元件的无源一端口网络,其端口可能呈现容性、感性及电阻性,当电路端口的电压U和电流I,出现同相位,电路呈电阻性时。称之为谐振现象,这样的电路,称之为谐振电路。谐振的实质是电容中的电场能与电感中的磁场能相互转换,此增彼减,完全补偿。
谐振是当外力作用频率与系统固有振荡频率相同或很接近时,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在具有电阻R、电感L和电容C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相位一般是不同的。如果调节电路元件(L或C)的参数或电源频率,可以使它们相位相同,整个电路呈现为纯电阻性。
谐振电路 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可以在一个或若干个频率上发生谐振现象的电路,统称为谐振电路。在电子和无线电工程中,经常要从许多电信号中选取出我们所需要的电信号,而同时把我们不需要的电信号加以抑制或滤出,为此就需要有一个选择电路,即谐振电路。